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涉嫌貪污2000萬元,于去年6月被批捕的中國農業大學的李寧已被停止院士資格。
教授“腐敗”,到底該怎么辦呢?
一曰:政府要編好“監管網”。教授為什么可以套取國家這么多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呢?關鍵原因是監管專項資金的環節出了問題。比如:主管部門更看重科研成果,并邀請專家來評定科研成果的創新性,忽略了深入分析科研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審計機構對相關項目具體情況幾乎不了解,導致難以發現違法違紀使用經費的情況。這些漏洞給了“精英們”套取資金的機會,又加上違法處罰力度不夠,責任追究甚少,更是促成了“教授也瘋狂”的“傷景”。應完善相關制度建設與相關管理機制,嚴格實施誰挪用誰負責的終身責任制,同時還要加強單位內部自控力,讓科研重大專項資金公開、透明、陽光。
二曰:教授要端正“價值觀”。教授屬于高學歷人才,支撐著教育脊梁,肩負著民族希望。但有些教授在面對市場經濟時,顯得不太淡定,沒有將科研成果化為生產力,卻化為“腰包錢”,真讓人痛心不已。腐敗的前輩落馬,弄得如此慘淡的收場,相信各位知識分子不想遺臭萬年吧!應增強道德感與責任意識,明白自己所在崗位的特殊性與奉獻精神的重要性,完成自己的使命,做該做的事,讓“腐敗”遠離教授。
三曰:社會要給予“認可心”。現在不少年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追星”可謂是越演越烈。許多初、高中生,把八卦新聞都快倒背如流了。看到這種現象是不是該反思一下,為什么不追捧學者、科研人員······這些真正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們呢?把最該追捧的放在了最“冰冷的角落”。這些“可愛”的科研人兒,需要政府支持,更需要社會認可。社會應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肯定的掌聲、鼓勵的掌聲,成為他們堅強的后盾!
既有政府的監督,又有正確價值觀的引導,還有社會給予的強大動力,教授自然也就遠離了“腐敗”。(長江網 馬婧)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