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黨委、市科委舉辦的“科學家月度座談會”暨優秀女性科技工作者座談會前天在科學會堂召開。中科院院士王恩多等10位女性科技工作者各抒己見,向市科技黨委、市婦聯負責同志提出了建言。多位女科學家提出,上海乃至全國的各類人才計劃應考慮到女性生育、育兒的性別特點,在年齡線設置上做到“男女有別”,使女性入選青年科技人才計劃的年齡上限高于男性,以利于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事業發展。
王恩多院士介紹,調查表明,我國科技界男性與女性的數量差異并不大,但在高層次人才中,女性占比很低。比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女性占比為5%—6%;在兩院院士群體中,女院士占比為5%左右。
究其原因,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寧聰琴研究員認為,除了性別自然差異,還包括生育問題、科研評價體系、社會偏見等原因。寧聰琴說,獲博士學位的年齡通常是28歲,女博士畢業后,往往會把生育作為頭等大事,生育后的大量時間要用于帶孩子。這樣一來,女性的科研生涯通常會有2—3年停滯期。而包括上海市啟明星人才計劃在內的一些青年科技人才計劃,將入選年齡線設定為35歲,讓許多剛經歷生育和育兒期的女科研人員失去了競爭力。
為此,與會專家建議,把各類青年人才計劃的年齡線根據性別做不同設置,女性年齡線可比男性晚2年。目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青年基金評選已這樣操作,規定男性年齡上限為38歲以下、女性為40歲以下。上海在各類青年人才計劃的年齡規定上,也可做出調整。與會專家還建議有關部門設立基金,資助生育后重返科技界的女性更好地開展工作,盡快彌補生育、育兒停滯期造成的事業損失。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