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基金委主任楊衛展望2020年的“三個并行”

關注微信

基金委主任楊衛展望2020年的“三個并行”

時間:2015-03-05來1源:科技日報 作者:操秀英

代表委員訪談

引領新常態的基礎研究

——基金委主任楊衛代表展望2020年的“三個并行”

本報記者 操秀英

每年兩會前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掌門人接受媒體采訪已成為慣例。一貫低調的楊衛代表對于此次采訪卻非常重視,原因很簡單:“國家對科學基金的投入越來越多。我們需要告訴納稅人,錢都用到哪了。”

交賬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科學基金全年計劃安排各類項目資助金額247億元,截至11月15日,共批準資助各類項目36686項,經費總額約240億元。”對于這些數字,楊衛信手拈來。

具體說來,去年資助的項目數比2013年減少兩千多項、資助強度略有增加。這一變化源于基金委近年來為提高資助效益采取的限項措施。2014年度,面上項目開始執行連續申請兩年未獲資助暫停一年申請資格的限制申請措施,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則納入了申請和承擔項目總數3項的限項范圍。“我們希望申請者能靜下心來進一步凝煉科學問題,保證申請質量。”楊衛說。

這些措施使得科學基金的資助率今年有望達到25%。國際上效果比較好的基金資助率在20%—25%之間。借鑒國外先進基金組織運行模式的科學基金一直將“國際最好”作為自己的目標。

這一目標的背后是基礎研究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背景下的考量。“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基礎研究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我想作為源頭活水,它應當引領新常態。” 楊衛說。

新常態的特點之一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而原始創新是創新驅動的源頭。要實現這一轉變,基礎研究任重道遠。

“我國基礎研究總體上進入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重要躍升期。”楊衛分析道。例如,基礎研究投入持續增長,環境條件不斷優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學科布局漸趨平衡。

2006年,我國基礎研究投入155.76億元,2013年達到555億元,年均增長約20%。

我國科技論文總量2006年以來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從質量看,2004年至2014年,我國高被引論文(引用次數居世界前1%)數為12279篇,占全球10.4%,居第4位。

從事基礎研究隊伍體量已具備科技大國的規模,全球高被引論文作者榜單中,2001年中國大陸作者僅為7人次,占比不及0.1%;而2014年達到128人次(共114人,其中110人曾獲得科學基金資助),占比提升到3.98%。

學科穩定發展,逐步從“仰視”向“平視”演進。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穩步發展,據統計,2014年我國有16個學科論文被引用次數進入世界前10位。

但無須諱言的是,我國基礎研究整體實力與科技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重大原創少、科學大師少、支撐發展不足,基礎研究成果轉化不暢,產業發展普遍面臨基礎瓶頸和源頭制約,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楊衛說,這是挑戰更是機遇。“當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條件和可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要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從創新源頭入手,加強對基礎研究的前瞻性和系統性部署。

凡事預則立。對于基礎研究,楊衛提出,到2020年,我國基礎研究初步實現與主要創新型國家三個并行的總體目標:總量并行、貢獻并行和源頭并行。

總量并行是指,在經費投入上,基礎研究經費占R&D投入比例達到10%;國際合作交流經費達到與合作對象大范圍等同體量。二是論文總量上,與美國差距進一步縮小。三是論文影響力,論文總被引用數全球第二;有1—3個領域達到第一;前1%高被引論文作者占全球10%;篇均被引數接近世界均值。

貢獻并行是指,在熱點研究方面,每年涌現10項左右里程碑式的學科前沿工作,熱點論文排名第二,主導5%以上的學科前沿熱點形成;學科發展方面,在全球學科地貌圖上形成若干“隆起”區域;人才團隊方面,擁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學科全球前50位科學家占比進入前四,每個學科涌現1個有重要影響的前沿團隊,更多科學家進入世界主要學術組織的核心領導層。

源頭并行是指,在原創成果方面,面向世界科學前沿每年涌現3—5項具有原創意義的重大成果;創新基地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學科高地性質的研究中心;貫通成果方面,面向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產出一批從原創到應用、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貫通性重大成果。

“這三個目標非常難。”楊衛坦言,“而一旦實現了,將標志著我國基礎研究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發展與整體水平的全面躍升。”

要實現這三個目標,被寄予厚望的科學基金責無旁貸。“面向未來,科學基金有責任全面籌劃基礎研究發展。”楊衛說,基金委既是評審機構又是資助機構,在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推動下,其“一體雙能”的定位將被強化和完善。

同時,基金委在微觀層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在通訊評審工作中試點推廣使用評審專家輔助指派系統,不斷探索提高評審專家指派的準確度和評審工作效率的新措施;為促使評審專家認真閱讀申請書進而提高通訊評審質量,試點在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地區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中使用新的專家評審意見表格;設立間接經費,取消人員費比例限制,等等。

“科學基金的目標是,到2020年,財政撥款達到300—400億人民幣,逼近NSF。”楊衛說,“我們致力于建設評審程序公正、績效回報豐富、全球視野開闊、管理服務高效、資源總量宏大、資助譜系多樣的科學基金資助管理新格局。”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