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課題或方向
|
主要研究內容
|
備注
|
1
|
槽型軌、槽型軌道岔及其配套扣件系統研究
|
(1)研究槽型軌結構設計、配套扣件及其道床形式;
(2)研究槽型軌道岔、配套扣件、軌枕等系列產品。
|
|
2
|
綜合交通網規劃理論方法研究
|
(1)綜合交通體系發展戰略研究;
(2)研究綜合交通需求預測理論與方法;
(3)研究綜合交通網絡布局規劃理論體系;
(4)研究交通樞紐規劃理論與方法;
(5)研究綜合交通網布局評價指標體系。
|
|
3
|
OpenGL核心新技術在工程設計圖形平臺上的應用
|
(1)使用opengl核心新技術和多線程機制,建立二、三維圖形渲染引擎框架。引擎應對頂點數據、紋理、3ds模型、緩沖區對象、著色器、變換矩陣等進行有效的管理;
(2)著色器建模;
(3)矢量數據的組織、異步顯示機制的建立;
(4)高精度DEM\DOM數據的組織、高效顯示;
(5)圖形對象拾取、夾點拖拽等交互設計技術。
|
|
4
|
服務于協同設計的網絡服務通訊架構研究
|
(1)建立一個服務于協同設計的“客戶端—服務器—數據庫”三層網絡服務通訊架構;
(2)負載均衡、序列化、網絡通訊技術的應用研究;
(3)服務器端熱數據調度技術的應用研究;
(4)服務器端的管理和應用軟件研究;
(5)服務于協同設計的數據庫、服務器集群、網絡等軟硬件部署方案的研究。
|
|
5
|
基于北斗衛星的鐵路自動化變形監測系統的研究
|
(1)研究采用北斗衛星短報文通信功能用于連續采集變形監測傳感器數據的可行性;
(2)研究開發與北斗衛星兼容的變形監測傳感器件;
(3)研究開發基于北斗衛星的鐵路自動化變形監測系統。
|
|
6
|
隧道通風響應時間對安全疏散的影響及列車中部火災對應策略研究
|
(1)隧道火災通風時間對乘客疏散及消防的影響研究。
煙氣的流動特性研究;乘客疏散路線及疏散時間的研究;消防對通風氣流組織的影響分析研究;火災煙氣下沉狀況與火災溫度特性曲線與疏散時間的關系分析;提出火災工況通風時間臨界值。
(2)自然通風作用下,煙氣的流動特性研究。
研究不進行機械通風時,煙氣的流動特性。
(3)列車中部火災工況下,防排煙策略及疏散模式研究。
列車中部火災時,人群疏散方案研究。方案一,疏散人群越過火災斷面;方案二,疏散人群采取就近疏散的原則;不同疏散方案疏散時間與煙氣下沉時間的對比分析;提出列車中部火災對應策略及設計建議。
|
|
7
|
高速鐵路供變電系統服役性能研究
|
(1)系統中征兆的相關性、耦合性和傳播特性的分析;
(2)多輸入不確信性故障預測方法研究;
(3)基于免疫機理的健康診斷與預警機制建立;
(4)接觸網檢測數據挖掘及智能診斷技術研究。
|
|
8
|
高速鐵路無砟軌道結構及路基狀態評估與檢測技術研究
|
(1)高速鐵路無砟軌道結構路基病害種類劃分、病害特征及影響評估;
(2)檢測方法精度、效率適用性分析;
(3)結合無砟軌道結構相關檢測方法數值計算,提取方法參數;
(4)相關設備研制及現場試驗;
(5)檢測方法精度及效率評價,提出有效檢測技術。
|
|
9
|
天然源微震及數據處理技術研究
|
(1)天然源微動信號頻譜分析;
(2)微動信號瑞雷波頻散曲線提取方法研究;
(3)視S速度轉換及軟件開發;
(4)觀測裝置等試驗及生產應用研究。
|
|
10
|
巖土鉆掘關鍵技術研究及輕便高效多能勘探設備研發
|
(1)新型勘探設備鉆掘機理研究;
(2)新型鉆探設備研發;
(3)新型鉆探工藝研發。
|
從事過觸探、鉆探等相關巖土工程勘察設備的研究與開發。
|
11
|
高速鐵路工程結構及環境沉降監測、評價及預警技術研究
|
(1)高速鐵路工程結構變形在線智能監測系統的構建與研發;
(2)開展高速鐵路沿線地面沉降趨勢定量化預測及分區方法研究;
(3)建立高速鐵路工程結構及環境沉降危險源識別、評價方法與災害評估預警模型。
|
|
12
|
鐵路綜合智能選線系統研究與開發
|
(1)空間數據的高效組織管理;
(2)建立綜合智能選線環境;
(3)鐵路線路空間線位優化模型的構建理論與方法;
(4)三維地理環境中最優線位的智能搜索;
(5)智能選線系統與線路設計軟件RDS的數據交換接口。
|
|
13
|
高速鐵路高效聲屏障技術研究
|
(1)高速鐵路直立式高效聲屏障結構形式及降噪機理研究;
(2)封閉式框架結構、干涉式等聲屏障降噪效果模擬分析、論證;
(3)直立式高效、封閉式框架結構、干涉式等聲屏障材料研究;
(4)直立式高效、封閉式框架結構、干涉式等聲屏障結構動力響應研究。
|
|
14
|
BIM技術在鐵路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
(1)鐵路BIM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的研究。主要研究鐵路BIM信息模型定義、數據存儲格式、語義擴展方法、分類和編碼方法的研究。
(2)鐵路勘察設計BIM應用技術和標準的研究。研究BIM技術在鐵路工程勘察設計中的應用,形成企業BIM應用技術和標準。
(3)鐵三院協同設計系統與鐵路BIM標準適配機制的研究。主要研究鐵三院協同設計系統與鐵路BIM標準的適配機制,使鐵三院協同設計成果滿足鐵路BIM標準的相關要求。
|
1、擬引進2-4名博士后;
2、有BIM標準研究、BIM軟件開發及其他BIM相關研究應用經驗者優先。
3、不限應屆畢業生。
|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