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http://www.egi.ac.cn/)坐落在我國西部邊陲的首府城市烏魯木齊市,是中國科學院部署在我國西部的資源環境類研究機構。
戰略定位:圍繞干旱區可持續發展重大科技問題,立足新疆,面向中亞,放眼世界干旱區,開展綠洲生態與荒漠環境、礦產資源與生物資源、區域發展與區域合作等方面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創立干旱區協調發展理論,實現核心技術重大突破和系統集成,在亞洲中部干旱區資源與環境領域起到不可替代的骨干和引領作用。
組織機構: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學科前沿,部署了8個研究方向:綠洲生態與綠洲農業,荒漠環境與生態修復,污染控制與環境修復,地質成礦與礦產資源,生物地理與生物資源,對地觀測與系統模擬,人地關系與區域發展,中亞合作與協調發展;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院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詳見組織機構圖);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6個院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此外,研究所與周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建立了7個中亞聯合生態氣象觀測站(詳見野外站分布圖);與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聯合共建有“國際干旱區生態研究中心”、與日本靜岡大學聯合組建有“中日干旱區聯合研究中心”。目前研究所已與50余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
人才隊伍:研究所突出用好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三個關鍵環節,通過“人才”“百人計劃”、“西部之光”、“綠洲學者計劃”“青年人才國外培養計劃”、學位教育等,建立了一支高層次、多專業的科研、管理和支撐人才隊伍。
學位教育:研究所現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5個博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生態學、植物學),7個學術型碩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科學、植物學、生態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和3個專業型(環境工程、生物工程、測繪工程)碩士點。
支撐平臺:研究所擁有MODIS衛星接收系統、激光雷達、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鏡、GIS系統、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DNA測序儀、穩定(氣體)同位素質譜儀、人工氣候室、大型溫室、超級計算機、無人遙感飛機等重要設備。
掛靠研究所的協會有新疆植物學會、土壤肥料學會、地理學會、自然資源學會、遙感學會、科學探險協會等6個;主辦了《干旱區科學》(英文版SCI收錄)《干旱區研究》、《干旱區地理》漢、維文版5種學術期刊。附設機構有環境評價部、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研究中心、沙漠工程勘察設計所。擁有國家甲級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證書、國家乙級環評資格證書、國家乙級測繪資質證書、國家乙級旅游規劃設計資質證書、農林行業(營造林)乙級工程設計證書。
所文獻信息中心擁有館藏各類印本文獻85萬余冊、新疆特色文獻73萬余件,開通和引進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中外文圖書、期刊數據庫百余個。所標本館館藏各類標本10萬號以上。
因工作需要,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科研崗位人員。招聘相關信息如下:
一、崗位應聘基本條件
1.立志從事科學研究事業,工作踏實,誠實正直,嚴謹治學;
2.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奉獻精神;
3.發表過有影響的學術論文或取得了其他重要科研成果,符合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相應崗位的任職條件;
4.身體健康。應聘助研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應聘百人計劃、人才、博士后者應符合國家人才計劃基本條件。
二、報名要求
1.報名應聘時間:2014全年,截止到12月31日,或招聘到合適人員為止。
2.應聘材料:有意應聘者,請填寫《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崗位應聘表》(研究所網站首頁下載欄目表格下載中下載);并提供學歷、學位證書及身份證電子版;論文專利等其他能證明本人能力、水平的相關資料(電子版)。
請將材料EMAIL至xieran@ms.xjb.ac.cn,heyuan@ms.xjb.ac.cn或相關崗位的聯系人
3、通訊地址: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818號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郵政編碼:830011
研究所主頁:http://www.egi.ac.cn
聯系人:謝然何圓聯系電話:0991-78853120991-7885314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