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介紹
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直屬北京大學醫學部,是國內第一個從事臨床研究的教學、科研、服務、培訓、組織協調、技術支持和政策開發的學術型臨床研究機構。
研究所致力于為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和培養優秀的臨床研究高級專業人才,從而推動我國臨床研究的發展,提高臨床研究水平,為人類健康的維護和保障做出應有的貢獻。
研究所現有人員43人,包括6名教授/研究員、1名外籍專家、14名客座教授、1名譽教授、4名副教授/副研究員,11名博士、20名碩士。形成了一支多學科合作、業務熟練、配置合理的專業團隊,建立起了一整套國際標準化操作規程(SOP),擁有了國際一流的臨床研究數據管理系統和國內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工作平臺,已經具備了設計、執行、監管和組織協調高質量臨床研究項目的能力,并向社會提供高水平的服務。
目前,研究所已經與美國Duke大學臨床研究所和密歇根大學醫學院、荷蘭Erasmus醫學院、澳大利亞喬治健康研究院等世界頂級的臨床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搭建起高水平臨床研究合作渠道。由美國NIH、澳大利亞NHMRC、英國MRC、國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大學臨床研究項目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密歇根大學醫學院臨床與轉化醫學聯合研究所資助的60多項具有國際創新水平的大型臨床研究項目正在開展。一批高水平的臨床研究論文已開始在國際高影響力雜志發表。
2013年,研究所獲教育部批準建設我國第一個“臨床研究(方法)學”二級學科碩士和博士授權點。首批研究生已于2015年入學。北京大學臨床研究高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
招聘崗位
為了研究所的進一步發展,加強研究所的研究和開發能力,現誠聘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1)心血管病營養干預措施的開發與臨床效果評價,招收博士后1名
2)行為干預與心血管病防治,招收博士后1名。
課題組于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專項“心腦血管疾病營養及行為干預關鍵技術及應用策略研究”資助。項目旨在運用健康管理理論,以數字化、標準化及集成創新技術,開發適合于我國不同群體及個體防控心血管疾病的營養與運動綜合干預技術包,在代表性地區和人群中驗證和評價其預防和控制心血管病的效果、安全性及成本效益,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
項目負責人武陽豐教授現任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臨床研究方法學及流行病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悉尼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NIH科學基金、澳大利亞NHMRC科學基金、英國MRC科學基金等數十項科研課題,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60余篇。
應聘條件
取得公共衛生或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和學歷(2年內);
可全職工作至少兩年;
具有良好溝通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能夠獨立組織開展人群現場研究工作;
具有人群干預試驗研究、慢性病流行病學或海外學習經歷者優先考慮。
薪酬待遇
博士后享受年薪。博雅博士后年薪24萬元;其他全職發薪博士后年薪18萬元。
博士后進站時可以選擇租住或不租公寓,現有公寓按照自愿申請、先到先得的原則分配。每月發放租房補貼3500元,租住公寓的扣除房租。
享受職工待遇。
申請材料
個人簡歷
兩名專家推薦信(至少一名為博士論文導師)
博士學位論文(或論文初稿)、兩篇學術代表作
聯系方式
聯系人:楊老師
咨詢電話:010-82805563-508
電子郵箱:pucri_yangj@bjmu.edu.cn,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博士后+本人姓名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
郵編:100191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