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簡介
數據與能量一體化通信網絡實驗室(LaboratoryofDataandEnergyIntegratedcommunicationNetwork,DEIN),成立于2016年3月,隸屬于國家“985”重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泛在無線網絡與計算團隊。實驗室現由國家“人才”特聘教授楊鯤牽頭,包括副教授和講師各一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若干。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數據與能量在無線通信網絡中的一體化傳輸和組網技術:包括網絡側的可再生能源和終端的RF攜能通信;
以未來感知互聯網(TactileInternet)為驅動的計算與通信協同機理及組網技術研究;
軟件自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面向物聯網IoT的嵌入式系統開發、低功耗長距離通信協議和算法等。
目前,實驗室已承擔縱向基礎理論科研項目多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重點項目、青年項目等;并積極與無線通信產業界合作,與華為、中興、中國移動均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得到其資助(如中興通訊產學研項目)。實驗室已發表SCI檢索國際期刊文章三十余篇,主流國際會議文章十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以及軟件著作權若干項。實驗室依托國家級通信與信息系統教育示范中心,建立了功能強大的硬件實驗條件,搭建了LTE蜂窩通信平臺、云接入網架構、數據中心應用服務器以及基于OpenStack的移動云計算平臺等。
數能一體化通信網絡實驗室將緊跟國際前沿以及行業發展趨勢、致力于打造“未來無線通信網絡”原始創新平臺,在數能一體化通信與組網、計算與通信協同機理、軟件自定義網絡等領域進入國內頂尖、國際一流行列,持續產出國際學術界公認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創新成果,擴大科技對外影響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杰出創新人才。
二、招聘信息
1.擬從事的研究領域(但不限于此)
移動通信、無線網絡技術、數據與能量在無線通信網絡中的一體化傳輸和組網技術、感知互聯網/5G(TactileInternet)、移動云計算、計算與通信協同機理,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分析在未來無線通信及組網技術中的應用,移動社會行為挖掘與移動社會網絡等等。
2.擬從事的研究內容及研究計劃(但不限于此)
參與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及工業合作伙伴資助的數據與能量在無線通信網絡中的一體化傳輸和組網技術、感知互聯網、計算與通信協同機理、移動社會行為與挖掘與移動社會網絡等相關項目研究,并深入探索未來無線通信網絡中的關鍵機理及技術。
3.相關待遇
年薪20萬左右(依據申請者現有條件而定),有突出成就的還可享受額外獎勵。
4.招聘人數
2人(全職)
三、招聘要求
符合國家和電子科技大學關于博士后申請的基本條件,同時具備:
博士學歷,研究方向與無線通信與網絡、信號處理、移動云計算、機器學習等直接相關,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以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力;
參加過無線通信方面的科研項目,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
具有較強的中英文口頭表達及寫作能力;
曾在國際高水平期刊或會議發表論文。
四、工作地點: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
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簡稱電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兩電一郵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中國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
清水河校區占地4000余畝,總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種植銀杏、楠木、香樟、水杉、桂花等各類喬木2萬多株,基本建成數字化綠色校園。校區擁有館藏圖書252萬冊,數字文獻資源197271GB(包含各類網絡數字圖書共計722萬冊),建有現代化的運動場、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健身館等體育設施。
詳細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西區)西源大道2006號。
五、聯系方式
請將個人簡歷及三到五篇論文代表作發送至電子郵箱fuandy428@163.com(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博士后+本人姓名+中國博士人才網。)。
聯系人:符安迪老師,胡杰博士
聯系電話:028-61830887
電子郵箱:fuandy428@163.com
來源:
http://www.hr.uestc.edu.cn/news/69/1904
博士人才網發布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