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門 簡 介 |
力學與工程學院成立于2008年(前身為應用力學與工程系)。下設工程力學系、飛行器設計與工程系、力學實驗中心、力學研究中心、力學博士后流動站和培訓部。力學學科為四川省重點建設一級學科,擁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力學博士后流動站。招收研究生的二級學科有:動力學與控制、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和生物力學;統招本科生的專業有: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工程力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和西南交通大學重點專業。 力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教授25名(博士生導師19名)、副教授24名、高級工程師4名,教師中博士學位比例超過90%。教學研究隊伍中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教授1人,國家“人才”特聘教授2人,“海外院長”1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青年千人”1人,四川省人才獲得者7人;培育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德國“洪堡學者”3名,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6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7人;基礎力學、工程力學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1個。 力學與工程學院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和《工程力學》為國家精品共享課程,其MOOCS課程也已于2015年全部上線。教學覆蓋了土木、機械、材料科學、載運、工程力學等24個專業,涉及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等19門課程。 在人才培養方面,因材施教,實行“4+2”拉通培養模式,對具有潛力的、優秀的本科生進行本科和碩士拉通培養,特別優秀者還可進行本科和博士拉通培養。同時,與法國弗朗西-孔泰大學等法國高校開展了交替培養博士生項目。 力學與工程學院擁有較好的教學、科研實驗條件,建有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力學教學基地、國家級力學實驗教學國家示范中心、“應用力學與結構安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強度與振動”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設備總資產達5800多萬元。 力學與工程學院具備完善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培養體系,也是國內首批招收力學專業的學校之一。力學專業師資力量強、基礎條件好,學生免研、考研比例高,就業前景理想。 蓬勃發展的西南交通大學力學與工程學院真誠期待優秀人才的加盟,攜手共創 美好的未來! |
|||||||
招聘崗位 | ||||||||
序號 | 崗位名稱 | 工作職責 | 應聘人員條件 | 招聘數量 | ||||
1 | 教師崗位 | 教學、科研、專業建設 |
1、 符合《西南交通大學師資補充工作實施辦法》; 2、 應聘人員專業背景要求: 國內外航空工程相關專業,飛行器設計方向或空氣動力學方向。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取得博士學位。 3、 應聘副教授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三區以上)論文5篇以上,并主持過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4、 應聘講師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3篇及以上SCI論文。 |
4 | ||||
招聘辦法及工作程序 |
||||||||
序號 | 招聘工作內容 | 起止時間 | 具體安排 | |||||
1 | 接收求職簡歷 | 隨時接收 | 求職畢業生通過電子郵件或其它方式將求職材料發送至應聘郵箱 | |||||
2 | 初審求職人員并匿名公示 | 隨到隨審 | 招聘工作小組對求職畢業生的基本材料進行初期審核并匿名公示,確認參加面試人員名單 | |||||
3 | 面試、試講、技能測試 | 另行通知 | 根據力學與工程學院招聘工作小組的電話通知,應聘畢業生到指定地點參加面試,地點另行通知 | |||||
4 | 召開招聘工作小組會議 | 視具體情況確定時間 | 根據面試、筆試情況決定擬聘人員 | |||||
5 | 提交擬聘人選 | 視具體情況確定時間 | 將擬聘人員基本情況及擬聘結果報學校人事處 | |||||
應聘方式及信息反饋 |
||||||||
1 | 應聘信息、資料投遞 |
聯系電話:028-87600797 電子郵件:76336391@qq.com 傳 真:028-87600797 |
||||||
2 | 招聘信息截止時間 | 隨時接收 | ||||||
3 | 應聘人員信息反饋 | 應聘人員投遞資料概不退回。在接收求職簡歷時間截止后五日內,未收到招聘單位通知者,請自行聯系其他單位。 | ||||||
其他信息 | ||||||||
學院網址:http://lixue.swjtu.edu.cn/ |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