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日
學習札記
這一重要論斷是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借鑒世界各主要強國的歷史發展經驗,基于我國當前階段的發展要求所提出的。從世界各主要強國的歷史發展經驗來看,17-18世紀,牛頓力學和各種機械的發明,尤其是蒸汽機的發明,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強國。19世紀中后期電力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德國崛起為世界強國。20世紀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標志的第二次科學革命和計算機發明所引發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使美國成為占據壓倒性優勢的世界科技強國。近代以來,中國屢屢被經濟總量遠不如我們的國家打敗,其實不是輸在經濟規模,而是科技落后。進入21世紀,世界強國的標志不再簡單地以物質多少來衡量,更重要的標志是科技發達的程度。科技實力已經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從我國當前階段的發展要求來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能源資源約束進一步加大,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中等收入陷阱”風險依然存在,生態環境、公共治理與國家安全等領域面臨一系列新挑戰,應對挑戰、化解風險迫切需要科技創新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動力?萍紕撔乱呀洺蔀槲覈母飫撔掳l展的戰略支撐,位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否有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系著我們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富到強的歷史性復興時期,真正的強國必須有強大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撐。沒有強大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我們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道路不會平坦。因此,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應該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花更大力氣下更大功夫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攻堅克難、重點突破的戰略性作用,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全國科技創新全局中的引領示范作用。——張杰
張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和“快點火”激光核聚變等方面的研究。
融會貫通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漸次展開、國際科技競爭愈演愈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關頭,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偉大戰略。
這是一個科技創造夢想的時代,更是一個創新改變世界的時代。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不同的論述,表達的卻是一脈相承的信念和探索。在我國經濟已由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的新階段,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萍紡妵,強調了科技創新對于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重大意義,凸顯著創新驅動、科技引領這一當今世界的普遍主題。
突出創新驅動,根本還在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意識決定著思路和行動,實踐形成新的思想和價值。民族興旺得益于科技創新,這就需要我們有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和時不我待的使命感,不斷激發、釋放創新的活力,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讓創新成為全民族的一種文化自覺、精神自覺與行動自覺。國家強盛更離不開科技創新,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塑造和弘揚開拓創新的社會氛圍,讓企業全面展開從技術到市場的一系列創新實踐,真正承擔起創新主體的責任;讓科研機構、高校以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為指引,在從基礎到應用的科學研究中不斷創新,把科技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讓全社會的每一分子都融入創新創造的時代大潮中,積極創新,主動創造,共同編織我們的科技強國夢。(本報記者張林整理)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