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生物醫藥 > 《柳葉刀》:中國孕產婦死亡率大幅降低 地區公平仍有挑戰

關注微信

《柳葉刀》:中國孕產婦死亡率大幅降低 地區公平仍有挑戰

時間:2018-12-19來1源:澎湃新聞 作者:佚名
最新的研究顯示,中國整體上已實現將“孕產婦死亡率降低3/4”這一千年發展目標。但具體到各個區縣來看,健康衛生公平性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研究人員還發現,孕產婦死亡率較低的縣區基本幾乎都集中分布在中國的東部和東南部。這條區域分割線和地理上著名的“胡煥庸線”高度匹配。
 
12月14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朱軍研究員與梁娟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英國著名臨床醫學雜志《柳葉刀》(The Lancet, 影響因子53.254)上發表了題為“Maternal mortality ratios in 2852 Chinese Counties, 1996-2015: and achievement of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5 in China: a subnational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的研究論文。
 
 
論文截圖
 
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官網稱,該研究成果為中國政府在可持續發展目標時代持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干預路線圖。
 
研究團隊使用積累了20多年的婦幼衛生數據,采用大數據挖掘技術首次估計了中國2852個區縣1996-2015年的孕產婦死亡率(與經濟、婦女受教育程度等關鍵因素有關的潛在孕產婦發生風險)及其變化趨勢,系統評估了中國各個區縣以及其中25個少數民族地區實現千年發展目標5(MDG5)的進程和公平性。
 
孕產婦死亡指的是,在妊娠期或妊娠終止后42天之內的婦女,無論妊娠時間和部位,由于任何與妊娠或妊娠處理有關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導致的死亡,但不包括意外原因(如車禍、中毒等)導致的死亡。
 
孕產婦死亡率則是世界公認的衡量國民健康水平與社會進步的三大綜合指標之一。2000年,聯合國189個聯合國成員國和23個國際組織達成千禧年共識,并形成了八個千年發展目標(MGDs),其中第五個千年發展目標(MDG5)即要求各成員國以1990年為基準,最遲在2015年實現孕產婦死亡率降低3/4。
 
梁娟等人在論文中指出,作為少數幾個同時實現MDG4(到2015年,將五歲前兒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和MDG5的國家之一,中國在過去20年大幅度降低了孕產婦死亡率。然而,實現這些目標只是從國家層面上來統計,關于中國縣級產婦死亡率的水平和趨勢卻知之甚少。實際上,中國社會經濟地域發展不平衡,孕產婦健康地域差異較為明顯。
 
梁娟等人的研究發現,自實施“降消”項目以來,中國大部分區縣的孕產婦死亡率下降速度加快,并且無論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還是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都保持了同樣的加速下降趨勢。
 
所謂的“降消”項目,即為實現中國的MDGs,2000年,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財政部和原衛生部聯合在西部12個省378個縣實施“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簡稱“降消”項目。
 
研究發現,在1996年至2015年的20年時間里,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較快,已實現MDG5目標。孕產婦死亡率從1996年的108.7/100000下降到2015年的21.8/100000,平均每年下降8.5%,遠快于MDG5的目標速度(5.5%)。其中, 1996年至2000年,每年下降4.9%; 2000年至2015年,下降速度明顯加快,每年下降9.4%。
 
具體來看,在2852個縣區中,有2838個縣區(99.5%)已經完成了MGD5目標。然而,縣級產婦死亡率在水平和趨勢上有很大的異質性。舉例來說,1996年,廣東省汕頭市的孕產婦死亡率為16.8/100000,西藏札達縣為3510.3/100000。2015年,浙江省的南湖區孕產婦死亡率最低,為3.4/100000;孕產婦死亡率最高的仍然是西藏札達縣,為830.5/100000,比20年前減少了76.3%。
 
 
孕產婦死亡率最低的20個縣區。
 
孕產婦死亡率最高的20個縣區。
 
從中國地圖上劃線來看,研究人員還發現,孕產婦死亡率較低的縣區基本幾乎都集中分布在中國的東部和東南部。這條區域分割線和地理上著名的“胡煥庸線”高度匹配。1935年,民國“中央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在論文《中國人口之分布》中提出“璦琿(今黑河)-騰沖一線”,發現此線以西人口約為中國總人口的6%,此線以東人口約為中國總人口的94%。這條線后來被學界稱為 “胡煥庸線”。
 
 
孕產婦死亡率地理分割線。
 
不過,如果把這條區域分割線的“騰沖”點移動到廣西的“那坡”,即變成“璦琿-那坡”線,孕產婦死亡率的對比會更加明顯。
 
論文還指出,中國要在所有區縣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仍然面臨挑戰。改善農村地區醫療保健的可及性和質量,提供更多的接受過更好的教育和培訓的助產士,是未來幾十年改善中國孕產婦健康的重要因素。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系教授郭巖等人同日在《柳葉刀》上發表了評論文章“Realising equity in maternal health: Chinas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郭巖等人未參與上述研究,也沒有任何利益相關。文章表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婦幼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改善公平性的挑戰依然存在。
 
評論中指出,中國自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事件之后的衛生改革已極大加強了西部地區的衛生系統,然而,這種改進主要體現在衛生投資和改善基礎設施方面,衛生人力的發展仍然滯后。
 
2016年,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醫療機構數量基本持平,分別為35萬和31萬。但東部地區的衛生人力,尤其是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則遠高于西部地區,東部為370萬,西部為220萬。由于衛生保健工作人員短缺,東西部地區的衛生質量存在差距。郭巖等人指出,這是中國在實現全民健康的道路上面臨的挑戰。
 
郭巖等人在評論中最后還就梁娟等人的研究方法提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按縣計算和比較孕產婦死亡率是否合適?
 
中國各省之間的人口差距很大,縣與縣之間的人口差距更大,最大的縣有244萬人口,最小的縣人口不足1萬。小縣城的活產人數每年可能少于200人,而許多小縣城位于西部地區。因為統計樣本太小,這些縣的孕產婦死亡率每年都非常不穩定。郭巖等人認為,對于這一點,梁娟及其同事在研究中得出結論時應該加以考慮。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