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工作 > 盡量少問優秀科學家“你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用”

關注微信

盡量少問優秀科學家“你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用”

時間:2020-12-14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最優秀的科學家要做的工作,就是實現從0到1的突破,這也是最難的工作。所以面對他們,盡量少問‘你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用’,這不是他們的主要工作。”在昨天舉行的“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上,今年的獲獎者之一、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直言:過于關注科學研究的“現實之用”,會影響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從長遠來看是對科學研究的傷害。“絕大多數時候,沒人知道該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但這就是科學家的工作,也是所有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更是最優秀的科學家之所以優秀的原因。”

讓薛其坤最感自豪的,無疑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量子反;魻栃鳛橹袊茖W家的發現被寫進了物理教科書。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被收入教科書的基礎科學領域的突破往往源自其他國家科學家的新發現。

“得益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科技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這個奮進的時代為中國科學家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也讓更多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成果有機會載入史冊。”薛其坤由此論及 “復旦-中植科學獎”,“這個獎項聚焦對人類社會帶來重大影響的科學成果,不問科學家的國籍、出身,也是中國科學界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國際化的重要標志。”

“技術活”之于現代物理學愈發重要

薛其坤以實驗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聞名學界。他的研究成果,簡言之,即揭示了量子態的電子運動規律。自1988年鄧肯·霍爾丹預言量子反;魻栃,薛其坤在實驗上發現這一現象,前后共耗費了25年時間。

從百年前提出霍爾效應,到薛其坤上大學那一年量子霍爾效應被發現,再到薛其坤領銜的團隊取得重磅發現——提出量子反;魻栃“科學就是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實現超越”。

論及科研,薛其坤特別提到自己的兩位導師,即科院的陸華教授與日本東北大學的櫻井利夫教授。昔日,他在陸華門下做研究生時,學會了如何用各色金屬絲制備出理想的針尖。因為掌握了這項“技術活”,他后來到日本留學、師從櫻井利夫后,不僅能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做出重要發現,也賺來了“一頓免費的午餐”。

彼時,一位韓國學生嘗試了一整天,都沒制備出一根完美的針尖,而薛其坤僅花20分鐘便完成了這個工作。對方不好意思,請他吃了頓午飯。“制備針尖只是一項小小的實驗技術,但短時間內如能做出高質量的針尖,不僅意味著實驗做得更快,數據也更好。”由這頓免費的午餐談開去,薛其坤感慨,在科研的道路上,真可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本質上說,物理學是一項實驗科學,大部分科學發現首先源自在實驗上取得突破,而后再由理論物理學家從現象上進行論證研究。據不完全統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四分之一基本是理論主導的發現。

在薛其坤看來,物理學科發展至今,要在理論層取得重大突破已比較困難,而實驗層面的突破則越來越依賴于實驗儀器設備的發展。“就物理學而言,要繼續探索自然的奧秘,必須利用高精尖的儀器設備,把這個世界‘看得更細、聽得更遠’,才可能有新發現。”薛其坤認為,對現代科學發展來說,精密儀器設備等技術發展正顯得越來越重要。

每一項科學發現都是團隊合作的結果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薛其坤在今年的獲獎感言中列出了長長一串名單,都是他認為在他取得科研成果的過程中必須感謝的人。“這個獎不僅屬于我,更屬于我背后強大的團隊。”他特別提到,只有當團隊中的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科學目標,且有好的合作機制時,才有可能實現科學上的突破。

“要知道,沒有一項科學發現是合作者在合作之初就能談好成果的分配形式的,比如,到底是四六分成還是五五分成。科學發現的過程就如同種樹摘果,有人種樹、有人修芽、有人摘果……在此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必不可少。”在薛其坤看來,每一位科學家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且需建立打破個人利益的合作機制,在傳承的同時持續向前沿發起沖刺,科學才可能不斷進步。

此次接受采訪時他還直言,“到我現在這個年齡,會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培養年輕人。”其實,這也是身為科研團隊負責人的長遠考量。

“現在花力氣去培養年輕科學家和青年教師,比我自己再親力親為地去做每一件事更重要。”薛其坤對學生們的期望是,“到畢業之時,即便暫時無法在科研上有重大成就,也要立志成為一名懷揣家國情懷,有理想抱負、勇于挑戰逆境的好人。”

南科大“大學+”新嘗試:為教授創新成果落地提供更優條件

此次現身上海領獎,更多人感興趣的是薛其坤的新身份——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此前,薛其坤長期在清華大學任教,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說:“期待在南方科技大學做一些‘大學Pl us’(即‘大學+’)的嘗試,讓更多教授們專注于0到1的突破,并致力于通過獲得政府和周邊地區的支持,推動一些具有從0到1突破意義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談及未來南科大的發展,薛其坤表示,短期內學校仍將追求“小而精”的發展定位,重點發展理科、工科、醫科和部分人文社科。與此同時,南科大也將做一些“大學+”的嘗試。

薛其坤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過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一所好大學90%以上的教授都創業,那大概是不可想象的。”但這就是他的想法,且如今仍然堅持這一點。

“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是因為創新的科學發現在大學產生,大學的主業仍然是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而在產學研的創新鏈條上,大學只是鏈條的一段。”在薛其坤看來,南科大將為實現更理想的科研成果轉化模式探路。“將來,我們更希望在大學之外建一些產業轉化的平臺,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珠三角地區發達的制造業,為教授的創新成果落地提供條件,尤其是要在高精尖的儀器設備研發和制造方面形成突破。”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