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論點 > 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關注微信

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時間:2017-09-18來1源: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作者:91boshi

9月16日晚22:38,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做客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開講啦》,分享了他的成長歷程與人生選擇,以及對人才培養、教育創新的期望與思考。

科學殿堂是如此之神妙

年少的施一公,牢牢記住了小學政治老師對他說的“你要為咱駐馬店人爭光”,他努力學習,最終成功保送到了清華大學。20歲時,父親的意外過世給他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也改變了他的人生態度。從此,他不再是懵懂的大三學生,立志要改變這個社會,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從清華大學到出國留學、博士畢業,他也曾有過迷茫和徘徊,考慮過轉行讀計算機、經管專業,甚至通過面試拿到了一家保險公司中國首席代表的職位。在誘人的高薪面前,他發現做科學是最浪漫、最夢寐以求的事情。他說:“一旦進了實驗室以后,發現在科學研究這個殿堂里面,是如此之神妙,出乎你的想象。”

從1995年春天讀博士后一直到現在,施一公從事相對獨立的科學生涯已經整整22年,他說這是讓自己內心最能平靜和滿足的一份職業。現場,他也勉勵年輕人:“當你跟著自己的興趣走一條路的時候,要堅定地走下去,不要被周圍的價值觀所牽引,尤其是不要被以金錢論英雄的價值觀所牽引。”

知足常樂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2008年,已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辭職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執教。很多人問過他為什么,在演講中,施一公教授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自己回國最根本的原因是“想影響一批青年人,想培養最優秀的創新型的青年人才”。

他常常反思,為什么我們的大學生中難以產生拔尖的創新人才?為什么極其優秀的中國學子到了國外,脫穎而出的比例非常小?施一公發現,這些優秀的中國學生非常容易滿足。我們的傳統文化非常推崇知足常樂,施一公認為,知足常樂用來對生活、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是好的,但用來對科研、對學術追求,知足常樂便是創新的大敵。

他希望當代的大學生們能夠追求卓越,把自己的天賦發揮到極致。在滿足小我的同時,更要把大我、把社會放在心上,只有給社會帶來價值,才算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循規蹈矩不利于培養創新人才

施一公講到,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公平主要依靠公立大學實現,而科技的卓越則是由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共同保障,其中私立大學的貢獻更大一些。從西海岸的加州理工、斯坦福,到東海岸的普林斯頓、哈弗、耶魯,這些超一流的大學都是私立的。施一公說:“我們希望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創辦中國第一所現代化、世界級、研究型的民辦大學,她的名字叫Weatlake University,西湖大學。我相信民辦大學作為公立大學的重要補充,和公立大學交相呼應,也同樣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精尖的人才。”

施一公認為,30年、50年之后,在中國大地上,一定會有一大批足以代表中國人水平、足以為中國科技發展、為世界文明進步保駕護航的一流民辦大學。“那時候,我們的后代能夠對世界說,我們中國人做出了和我們的民族人口、我們的歷史傳統相配的貢獻,實現這一目標要依靠創新,而這種創新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