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專家觀點 > 如何突破貧困地區教育的困境

關注微信

如何突破貧困地區教育的困境

時間:2016-12-05來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近日,“常熟童工事件”得到社會廣泛關注,事件中的童工多來自邊遠貧困地區。這使得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和扶貧問題再次引發討論。
 
經費不是問題所在
 
“國家現在對貧困地區,尤其是民族貧困地區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支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通過‘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基本不需要交錢。可以說,經費問題現在不是問題所在。”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貧困地區孩子只要想上學,不會存在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問題”。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四屆中國鄉村文明發展論壇上,北京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劉穎根據其實際調研案例介紹了墨脫縣的義務教育情況,“在經費方面,‘三包’經費每生每年3000元和營養改善經費每生每年800元的標準發放到各執行學校。今年秋季開學后,全縣開始執行每生每年3100元的‘三包’經費政策。截至2016年10月,全縣共支出教育經費3990萬余元,其中‘三包’經費支出351萬余元、‘營養改善計劃’經費支出102萬余元。”
 
范先佐認為,有些問題不是錢能解決的。農村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如何體現更關乎觀念和教育的實際需求。
 
教育脫貧困難重重
 
據劉穎介紹,大多數貧困地區,尤其是民族邊境貧困地區受到交通、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解決貧困的難度明顯增大。
 
“首先,這些地區的貧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態環境惡劣、自然資源貧乏、地理位置偏遠的地區,這是扶貧工作中難度最大的部分。同時,由于自然環境惡劣,災害頻發,因災致貧,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等現象時有發生。其次,基礎設施比較滯后。很多農牧區基礎設施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建設,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尤為落后,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最后,貧困地區的人口整體素質較低。大部分貧困人群中,小農意識十分濃厚,靠天吃飯的現狀沒有根本扭轉。同時,貧困群眾的文化與生產生活技能的缺乏,自身脫貧的需求和能力欠缺,商品意識、競爭意識淡薄,及部分群眾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也是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劉穎說道,“在這種現狀下,基礎教育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脫貧中更顯示出其基礎性作用。”
 “貧困地區面臨的教育困境首先體現在穩定教師隊伍難度大。在穩定教師隊伍方面,雖然上級各相關部門也出臺實施了不少優惠政策,但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環境、生活條件等原因,教師隊伍仍然存在頻繁調離的現象,致使有資質的骨干教師流失嚴重,進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還存在教育基礎設施不完善現象。很多地方存在基建生均指標達標,現實需求卻不達標的矛盾現象。三是師資力量短缺,教師專業配備不合理。以墨脫縣為例,墨脫縣各校普遍存在教師專業配備不合理的現象,特別是物理、化學、藏文及藝術類專業教師短缺十分嚴重。目前,墨脫縣共有231名教師,其中非師范專業教師45人、占教師總人數的18.5%。各校大部分教師都是跨專業教學,由于缺乏專業知識,致使授課難度大,授課效果不理想。”劉穎表示,雖然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傾斜下,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現狀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但由于這些地區發展起點低,教育脫貧道路仍顯得困難重重。
 
因地施教,對癥下藥
 
當“錢”解決不了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時,什么才是依靠教育脫貧的關鍵所在?
 
“國家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政策保證了即使貧困地區的孩子也不會因為學費問題而輟學,那為什么現在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仍然要選擇不上學呢?我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孩子對未來的現實考慮。”范先佐說道。
 
 范先佐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提供的教育滿足不了貧困地區孩子的需要。“貧困地區的孩子可能上不了大學,或者上不了好大學。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掌握一門職業技能。但是學校教育可能還是按照傳授知識的方式進行。我們的教育要考慮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將來怎么適應勞動力市場,怎么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在我們的邊遠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考慮是不夠的,導致這些地區的孩子覺得‘上學無用’。”范先佐提示到,這就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要求,我們要思考,教育如何才能幫助這些孩子?
 
 范先佐表示,教育扶貧的第一點是不讓貧困地區的人們因教育致貧,這一點在我國當前義務教育政策下可以做到,還有一點是教育要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在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后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在勞動力市場上找到相對理想的工作。“這樣他們才有可能解決家庭的經濟問題。如果我們的教育起不到后者的作用,盡管這些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沒花錢,但他們在改變家庭經濟狀況時還是缺少能力。”
 
在范先佐看來,在貧困地區大力開展職業教育是一個好的方式,特別是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職業教育。同時,地方政府要堅決貫徹《義務教育法》,“教育既是家庭的責任,更是政府的責任和學校的責任,一定要保證這些孩子接受基本的義務教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